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五篇

2024-04-24 │ 总结报告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我校在上级领导和镇政府的指导之下,法制教育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在全校教师的努力工作下,全校已经确立了一个良好的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在这一学期以来,我校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家法制教育规划,积极稳定的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创下了良好的环境。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推进学校的法制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成立了由周士开校长为组长,张红山(孟村镇派出所副所长)副校长,李红利,李峰,张春霞等为成员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积极推动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工作。

  1、加强法制知识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组织教师进行了普法知识考试,及时考察教师的依法执教能力。

  3、加强对教育教学环节的检查和督促。教导处和校领导定期、不定期的对教师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处理学生的方式方法进行严格的、经常性的检查,以确保依法执教,推进普法工作。

  4、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法可依,处理教师和学生问题严格依法办事,逐步从人治走上法治,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三、加强学生的法制宣传工作。

  1、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介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搞好舆论宣传工作。

  2、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集中有序的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法制知识。

  3、组织各班利用黑板报、班会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

  4、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及时对学生传达信息,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

  5、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并考试

  6、配合“12.4”法制宣传,在校营造普法气氛,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7、加强与派出所的合作,邀请他们给学生做法制讲座。

  本学期工作内容:9月x日反邪教主题班会,11月x日组织全体老师法制知识考试,12月x日国旗下讲话《法在我们心中》,12月x日各班进行法制内容学习的主题班会,12月x日学生进行法制考试(每班2名参加)。

  总之,这一学期来的工作基本完成各项任务,教职工的依法执教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校园的学习气氛明显改善,为明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法制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任重而道远。

【篇2】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20年,全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和建设“重要窗口”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实现退役军人“退役有归属、全员受教育、服务零距离、进步有阶梯、关爱有温度”的工作目标。

  一是以党建为抓手,筑牢退役军人思想“压舱石”。深入践行“思想政治工作年”活动。一是过好党员生活。深化“党建+退役军人”,把主题教育成果向退役军人党员延伸,建立“退役军人学习日”制度,通过设立老兵讲堂,以学习“动静结合”、“日专结合”、“老兵新兵结合”等方式,做实每月集体党日活动。二是加强党性教育。建立退役军人党员常态化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推行退役军人党员“组织关系一地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办法。加强重要节点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党性教育。三是注重党性锤炼。引导退役军人党员在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争先创优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亮身份、做贡献。今年全区退役军人党员累计参加抗击疫情、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党性实践活动2.6万人次。把群众信得过、作风好、能力强的退役军人党员选拔进村社区“两委”班子。目前我区村(社区)两委班子退役军人党员比例达到30.5%,村(社区)、主任退役军人党员比例达到41.2%。

  二是以中心(站)为平台,织密退役军人工作“服务网”。深入践行“基层基础基本年”活动。一是保障体系全覆盖。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已建成93个,建成率为100%。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加强示范站和标准站“双轨建设”。目前6个镇街和33个村社服务站完成示范站创建,53个村级服务站完成标准站建设。9月22日,市政府《专报信息》刊登我区《“三化”赋能高质量打造基层“退役军人之家”显成效》,获卞吉安副市长批示。二是服务管理全周期。围绕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统筹推进多部门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在区、镇街、村社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信息化窗口,切实做到全生命周期、全程跟踪式服务。设立军人退役“一件事”专窗,集成退役军人退役报到、户口落户、身份证办理等12类事项,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权益代办全过程。创新“权益代办”模式,提前上门为属地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宣传、咨询答疑、权益委托、事项代办等全周期服务,确保服务对象全面、及时享受相关政策。今年实现18项相关政策向全体退役军人告知100%无遗漏,权益事项代办86件,服务类事项203件,满意度均100%。在全省全市率先完成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应缴尽缴工作。

  三是以关爱为抓手,搭建退役军人服务“连心桥”。一是常态化走访。创新退役军人服务管理“1+N”结对模式,制定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深化“三服务”活动方案,落实网格长走访巡查触角作用、确保每日动态即时掌握。二是精准化帮扶。建立问题收集、分级研究、销号反馈于一体的清单化闭环管理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上重点困难退役军人家庭走访。今年有78项困难退役军人帮扶事项均已按照该机制闭环管理,90%已实现销号。三是制度化工作。设立“老兵说事”制度,实行“轮值站长”工作机制;建立区、镇街、村社三级干部组成包案机制,累计帮助解决问题144个。全区退役军人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56%,无进京赴省访、无集体访、无重复访。

  四是以共建为纽带,吹响退役军人反哺“集结号”。 深入践行“就业创业提升年”活动。一是退役军人成为共建基层治理“急先锋”。引导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大考,全区2600多名退役军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协助开展人员排查6.8万余人次、3.6万余车辆,捐款30余万元。10名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获得省市区各级“抗疫先锋”表彰。在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应急处置中,全区退役军人作为重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退役军人成为参与社会公益“排头兵”。建立“镇海区红星志愿服务队”、“老兵驿站”、“军民e家”等服务退役军人社团组织,作为保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落实各项待遇措施的重要前沿阵地。在全区广泛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团队,基本实现“一村社一志愿服务队伍”。今年8月2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领导调研九龙湖镇服务站,对工作高度肯定。三是退役军人成为争当就业创业“领头雁”。高质量推进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工作,运用“互联网+”招聘模式,组织线上线下对接会4场,推出岗位761个,达成就业意向120名。帮扶20多名退役军人创业致富,解决150多名退役军人和军属上岗就业难题,连续2年对退役士兵进行技能培训并颁发技能资格证书,参训率100%。全省首创就业创业导师制度。

  五是以尊崇为风尚,绘制退役军人共享“同心圆”。一是政治待遇“实”起来。在机关事业单位、各镇街、村社招录工作人员中中采取“定向招聘”,优先录取退役军人。针对目镇海区退役军人60岁以上老龄退役军人通过提供健康体检服务(1200元标准)、开辟平价就餐场所、政府购买家政服务(每月40小时关护,总计500多万元)、建立关心关爱基金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二是组织关怀“暖”起来。把专业社会组织嵌入到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中,使工作的触角逐渐向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众多领域延伸,提升退伍军人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养老需求,实现社会服务多元共建。三是表彰宣传“动”起来。在全区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选树活动。涌现了退役军人陈伟高、抗疫先锋钟炎等典型。举办“甬尚老兵、庆八一”短程马拉松活动等。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张贴上墙,提升荣誉感。邀请退役军人典型到学校、企业和机关进行宣讲15次,2000余人受教育。

  2021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保障水平,努力打造全省示范、全国领先退役军人镇海样板。

  一是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决策议事协调机制,将退役军人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更好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职能作用。二是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尽快打造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工作格局。三是完善工作运行体系。抓好就业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牵引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二是切实把工作重心统一到重点工作上来。一是推进中心(站)规范化、信息化、是示范化建设。在实现区-镇(街道)-村(社)服务中心(站)“三级五有”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对标对表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围绕“硬件提质、服务增效”的目标,高质量推进全国示范型以及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工作。二是大力扶持就业创业。加大教育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创业。重点依托区大创园资源优势,探索市区共建模式,深入推进宁波军创园建设。以镇海区大学生创业园扩容为契机,计划申请一层近800平方米空间作为退役军人创业基地、产业孵化平台。三是健全待遇保障制度。推进由生活解困向褒扬、抚恤、优待相结合转变。加强社会保障,探索养老、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给予区别化优先优惠。试点开展老龄化退役军人社会化优抚服务。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建立关心关爱基金。

  三是切实把服务体系建设统一到“枫桥经验”上来。一是以规章制度抓实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我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标准。并全面推广“轮值站长”模式,并形成有有特色的“镇海经验”,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持续保持高质量安置。畅通安置渠道,加强安置保障,实现安置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四是营造拥军崇军氛围。加强宣传平台建设,宣扬先进事迹,广泛开展群众性双拥共建活动。四是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加紧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消除存量,防止增量。搭建网上信访、视频接访等,提升信访工作质效。五是以社会资源充实基层服务基础。加大社会力量对机构建设工作的支持,形成“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整体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四是切实把工作标准统一到重要窗口模范生要求上来。一是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对标先进城市,补短板、强弱项,用实际行动践行镇海标准。二是以提升风险防范化解为着力点。建机制、求突破。全面提高社会风险防范、社会矛盾化解、破难解难水平。三是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构建“互联网+退役军人服务”模式,打造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推动退役军人工作现代化,实现退役军人“一件事”和“最多跑一次”工作落地。

  五是切实把队伍建设统一到“为退役军人服务”上来。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建设。一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经常性开展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等活动,提升学用结合本领。二是营造争先创优氛围。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敢打敢拼,勇于创新,探索退役军人服务镇海品牌。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扭住“四风”不放,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篇3】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明确岗位职能职责。我局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该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专题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协同抓,全局干部职工齐力抓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学习,增强依法行政水准。我局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此推动机关管理方式的改进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一是继续执行《2019年陆河县农业农村局学法计划》,明确法制学习和培训的责任主体,具体方式内容等,初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制学习和培训体系,并按时完成了司法局学法考试任务,参加学法考试率100%,合格率100%。二是完善局党组学法制度,将政治学习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是以农业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学习相结合,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三是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与特点,开展农业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学习,加强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切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提高农业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依法履职能力,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四是加强执法人员考试制度。为加强农业工作人员依法持证执法,及时组织对履行执法职责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县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统一,确保了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轨道,提升了农业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目前,全局现有20人持有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证,其中5人还持有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政执法证。

  (三)建章立制,规范依法行政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规范依法行政工作,推进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在局原有的制度上完善了《陆河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陆河县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重大决策事项法律咨询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陆河县农业农村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

  (四)结合职能,依法开展农业执法。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提高农产品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和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围绕“放心农资促提质增效,质量兴农惠万村千乡”这一主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一是出动宣传车辆8台次,执法科技人员40人次,到全县8个乡镇宣传法律知识,结合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咨询工作,重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农业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及农业种植方面咨询约200多人次,并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二是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全县各镇集市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6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8幅,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索取票证,使用农资科学规范,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的维权能力和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在深入检查的同时,跟全县的农资经营门店与生产企业签订了《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药承诺书》,发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广东省依法依规经营农药告知书》《国家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名单》、新《农药管理条例》等宣传资料;并向社会公开假劣农资投诉举报电话5662055。做到依靠群众,服务农民,维护合法经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农资打假工作的认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农资打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制假售假人人喊打的良好社会氛围。

  2、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农资投入品使用检查,并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同时督促做好农事生产记录,确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二是对全县蔬菜生产企业或种植大户进行蔬菜抽样农药残留速测,力争减少或避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据统计,2019年抽取蔬菜速测样品2405个,速测合格率100%,,全年实现重大食用农产品安全零事故。

  3、依法加强农资打假力度。根据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局按照自身的职责范围,坚持风险管控,深入风险隐患排查,强化农资市场秩序监管,源头治理,积极加强日常农业执法检查和农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犯罪。对全县所有农资经营门店的农资产品从品种、来源、有效标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排查,从源头上规范农资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彻底杜绝销售和使用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依法处理销售假冒伪劣和过期农资产品。据统计,2019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525人次,检查经营门店705个次,在日常履行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中,没有发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同时也没有接到群众的举报投诉,今年以来实现农业行政零案件。

  4、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工作,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2019年我局办理了4宗农药经营许可。

  二、存在问题

  1、源头管控难度较大,随着电子商务和快递行业的异军突起,物流运输渠道多而杂乱,个别不法商贩直接送农资上门售卖,逃避监管,加大了农资监管源头管控的难度,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投入品使用范围缺乏控制手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执法效能发挥不够。我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人员尚未完善,执法人员不足,执法时都是抽调相关股室人员,同时执法经费缺乏,执法装备不完善,农资产品和农产品监管面大,量广,监管只能顾点,难以顾面。

  3、农业产业经营率和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低,部分经济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农业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农资投入品只求效果,有时存在超量使用现象,由于开展生产技术指导范围广,难度增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按照法治广东建设的有关要求,继续完善法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提升农业系统依法行政能力,促进全县农业事业健康发展。

  2、完善执法体系建设,完善我局执法机构人员配备,加强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切实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3、继续加强农资产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定实施方案,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把涉及农资经营场所和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全面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深入全县,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积极推动农资打假深入开展并取得成效。

  4、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各项管理制度,推动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健全完善区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社的指导力度,提升规范化水平。

  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上报中央、省、市争取资金支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篇4】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20年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全面深化提升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宁市生态环境局法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结合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效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有力保障环境安全。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领导责任,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保障。我局党组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精神,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建立局班子对本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负总责,局法制部门牵头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机制。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持续运转,切实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局班子会定期听取本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本局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交的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总结由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发,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同时,我局安排落实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开展。

  (二)依法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安全保卫战

  1.强力统筹协调、精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强化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推进《南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二是完善秸秆禁烧工作机制,大力宣传秸秆禁烧政策,累计出动5万余人次、1.1万余辆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18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1.9万余条,利用喇叭播放宣传音频1.5万余次。强化秸秆禁烧区巡查执法,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5万余人,发现并处置火点6300余处,处罚金额13万余元。召开秸秆禁烧工作现场推进会,目前,各县区(开发区)已基本完成秸秆禁烧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三是严管烟花爆竹禁燃限放,春节期间未发生污染天气。四是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和应急响应,修订《南宁市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10次污染天气预警响应,对响应落实情况开展检查。五是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开展源解析和机动车尾气走航监测,助力精准防控。

  2.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百姓“水缸”安全。一是抓整治,开展流域环境问题精准治理,对影响武鸣河叮当断面和郁江横县六景断面沿岸污染源进行拉网式现场排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继续实施郁江(南宁段)流域水质跟踪研究,强化流域治理主体责任,将流域整治、水质目标落实分解至各县区(开发区)。二是抓巩固,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16个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推进“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三是抓建设,紧扣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升,全力推进新改扩建污水厂项目的建设,及时推送每月两次水质监督性监测数据,积极推动黑臭水体治理。组织实施《南宁市水污染防治行动工作计划》《南宁市水环境质量管理提升工作任务分解表》《南宁市流域水环境治理“百日攻坚战”行动方案》,开展“保好水、护饮水、治黑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区38个黑臭水体全部实现消除或基本消除。竹排江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入选2020年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的典型案例。

  3.扎实推进净土持久战,土壤环境总体安全。一是全面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快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截至目前,推进了193万亩农用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面积,推进完成率124%。二是全面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完成第一阶段总共163个地块的基础信息调查采集工作。三是严格管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组织对45个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善建设用地准入机制。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各县区、开发区累计排查涉镉污染源重点区域663个,排查企业465家,2家企业列入整治清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安全。

  4.推进农村治理攻坚,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统筹资金在各县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建设。建立完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强化农村污水设施运维保障,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充分做好2020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准备,积极推进“绿盾”专项行动问题整改落实,同时,组织各相关县区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开展自查排查。

  5.全面强化环境噪声管理,噪声治理管控持续改善。联合各城区、开发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环境噪声开展综合治理,实现环境噪声信访投诉量持续下降和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改善;开展敏感时期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工作,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加强中高考等重点时段噪声保障。生态环境部门将群众投诉较多的重点市政工程纳入监管平台,主动上门与施工单位对接服务,帮助解决施工噪音问题,及时做好群众投诉答复和解释工作。

  6.着力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是加强指导相关单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医疗废物全部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协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正常运行。二是组织开展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污染整治、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整治行动专项行动。按照“一点一策”,推进重点难点固废问题整改。三是助力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强力推进有害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指导各城区和开发区积极完善源头有害垃圾收集装备和建设区域临时贮存点,目前所有城区、开发区有害垃圾贮存点已经建设完成,共配置了19辆有害垃圾车辆,车辆核载总量12.28吨。四是强化涉重点重金属项目监管,做好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管控。建立涉重点重金属企业全口径清单,推动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目前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约26%,完成自治区重金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减排12%的目标。

  7.全力加强环境执法,环境监管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共组织开展重点企业土壤污染、黑臭水体治理等40余项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5000多人次,检查企业7000多家次,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27854件次。排查“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98家。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50件,处罚金额958.0038万元。重点环境风险源管理目录清单逐步完善,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环境安全生产工作。

  8.坚持不懈,落实疫情期间生态环境执法服务工作。疫情防控期间,采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数据监控、用能监控等非现场检查方式进行环境监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创新建立重点企业环保挂牌服务机制,首批已向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进行授牌、实行定点挂牌服务。二是实施“两个清单”,实施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纳入清单的企业免于现场检查;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对纳入清单的企业强化项目环评审批服务。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入企业、引导第三方治理等方式,精准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难题。三是主动联合市卫健委开展南宁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组成现场执法检查组,到医疗机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指导督促污水处理站管理人员做好污水消毒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四是指导服务自治区级后备定点收治医院邕武医院扩建项目建设,仅用7天时间,全程指导帮扶邕武医院完成原有污水站应急处理项目和临时负压病房区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调试工作,保障医院顺利投入使用。

  (三)综合执法机构改革落地运行。按照上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改革部署,有序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队伍,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并于2020年3月5日挂牌成立了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综合执法支队统筹全市执法力量,发挥综合执法改革的执法调度优势,统筹市县执法力量,组织开展统一执法、交叉执法、异地执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更加统一、效率更高、动力更强、覆盖范围更全面。

  (四)配合做好开展地方性条例的立改评废工作。起草《南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并协同市司法局等部门多次修改完善工作,2020年6月已经市人大一审。组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南宁市横县茉莉花保护和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等40余件地方性法规提出环保部门职责方面的修改意见建议。组织对《南宁市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进行立法后评估工作。鉴于《南宁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19年施行,目前已完成《南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暂行规定》废止办理手续。

  (五)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体制机制。局领导班子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强化集体领导观念,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科学决策能力,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对涉及人、财、物及“三重一大”事项一律坚持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为依法决策提供保障。我局制定了《南宁市生态环境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南宁市生态环境局重大法制审核制度》《南宁市生态环境局重大决策事项目录》等多项规章制度,规范环境行政决策程序,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为依法决策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为行政决策提供法律保障。我局继续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中,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立法、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参与重大案件处理研究等活动中积极听取法律顾问意见。

  (六)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修订新的《南宁市生态环境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南宁市生态环境局行政执法专用章使用和管理规定》。我局将行政执法公示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机结合,成立工作机构对各部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工作进行督促件检查,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各项执法信息。二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环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禁未获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严格按照《环境监察办法》进行环境执法。三是开展行政执法情况自查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积极对本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职责的具体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梳理,分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推进严格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有力促进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提升。

  (七)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夯实依法治市群众基础。我局以“全面普及,突出重点,广泛宣传,务求实效”为原则,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工作。一是建平台,创典型,不断扩大环境保护普法辐射作用。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散发资料、悬挂标语横幅、播放电视专题节目和字幕宣传等方式向群众推送环保法律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二是拓领域,强宣传,确保普法宣传落地落实。拓宽普法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把普法宣传与“法律六进”工作有机结合,多层次推进普法工作。通过“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环境大接访等,开展环境保护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不断营造法治宣氛围。

  (八)积极应对行政复议答辩、行政诉讼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做好5起行政复议案答辩工作、6起行政诉讼案出庭应诉答辩工作。按照《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协调法律顾问积极应诉,做好答辩工作,切实做好行政应诉的各项工作: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依照规定组织局领导参与庭审活动。

  二、存在问题

  回顾2020年以来的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生态环境部门垂直管理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的基本完成,生态环境部门承接自然资源、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监管领域和执法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执法队伍现状与目前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及社会公众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同时,生态环境普法力度还需加大,覆盖面、影响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宣传与业务宣传需要进一步融合,宣传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丰富形式、拓宽渠道、讲好生态环境法治故事。

  三、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局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决策部署,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依法全面履行生态环境职责,聚焦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铁腕治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要求,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建立重大复杂案件的研讨机制,对于重大复杂案件,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律师参与案件研讨,保证处罚的合法性。

  三是加强环境法治队伍建设。继续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在集中授课、讲座培训的基础上,探索知识竞赛、旁听案件审理、鼓励自学等多种形式,增强主动学法用法的意识。为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队伍执法水平,我局根据执法人员日常环境执法的特点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自行命题,并坚持每年组织两次本市生态环境系统执法考试,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来提高执法队伍的办案质量。

  四是持续强化部门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强“两法衔接”工作,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做好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之间的协调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对于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积极组织推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

  五是大力开展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根据国家、省、市普法工作要求,制定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将生态环境法治宣传与生态环境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同时兼顾业务工作和社会公众需求开展宣传。拓展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活动,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提升生态环境保护队伍素质、企业守法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

【篇5】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2020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三为”理念,高标确立“九字”目标,谋划打造“慢城领军人”党建品牌,对标对表“重要窗口”,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疫情防控展现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动全县1500余名退役军人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捐赠一楼口罩9500只,捐款5300元,成立老兵志愿队259支,疫情期间排查人员161064人次,排查车辆17288余辆,体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军人本色。只有12名干部职工的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承担包含全县3例确诊病例之一在内的锦翠花园26幢728户的疫情联防联控任务,局充分发扬“慢城领军人”过硬作风,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从全县111个单位挂联小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县里第一期表彰的8个优秀“红细胞”联防联控临时党小组之一,多名退役军人和干部职工荣获小区包区清楼、企业复工复产等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二)党建统领高标做实。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重要位置,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为首、稳定为本、服务为上的“三为”理念;谋划确立“新部门、高标准、善作为”的工作目标;精心谋划打造“慢城领军人”机关党建品牌,扎实开展“四学四强、四提四先”活动,及时高质量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内重要基本制度,成为县委组织部表彰的五个部门党建品牌之一。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县政治生态首次半年度监测评估中,得分居全县56个部门第二,成为县纪委表彰的五个“流动红旗”部门之一。探索建立的常山县待安置退役军人流动党支部做法全市推广,省内外不少单位前来学习考察。局机关党支部和局长汪正满分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金钉子党务工作者称号。

  (三)“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有序高效。召开全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会议,县领导亲自部署,重点强调。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190个村(社区)服务站进行走访评估,高标准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提出的“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工作,精心制定《常山县“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实施方案》,按县乡1:1落实资金,今年创建成功50个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在全省200个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县20个、乡镇90个、村90个)当中,省里已经来常考评县中心、东案乡、紫港社区、砚瓦山村,为衢州市最多、最好。投资50多万元对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进行场地装修和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分三条线路、14个板块(前言、领导人题词、基本概况、光辉历程、难忘军旅、建功地方、双拥之花、烈士风范、领导关怀、媒体关注、军界群英、十大英模、军人誓词、结束语),着力营造兵至如归的退役军人之家,让退役军人有更多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

  (四)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省级全面试点单位。多次召集县财政、人武部、人社局、教育局等单位召开军人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工作协调会,制定《常山县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投资150万元,与县大数据局、软件公司对接,在常山慢城通上拓展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打通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职能处室、数据服务支持、系统基础设施等三大块内容,同时,向县财政争取26万元经费,采取试点先行、线上线下推进的方式,用于深化细化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深入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需求、培训、优秀专项调查和信息补录,全面准确掌握底数。

  (五)社会力量有效发挥。坚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同时发力、一体作用思路。借助新冠肺炎疫情,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志愿队伍范围覆盖县乡村;12月7日,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局党组高度重视筹备工作,挑选骨干人员参与具体筹备,带队分组拜访企业,赢得企业家支持,99家会员单位加入协会。撰写《邀请加入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倡议书》,通过局微信公众号、钉钉群、干部职业和退役军人微信朋友圈推送,《今日常山》报纸和常山电视台发布、募集,取得良好宣传效果。通过多措并举,募集关爱退役军人基金150万元,几乎是市本级和其他5个县市区的总和。

  (六)强化双拥制度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常山县新时代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从制度上落实了对本县籍现役军人,在部队被授予“八一勋章”、战区以上荣誉称号和荣立一、二、三等功者,分别给予立功受奖军人家庭50000元、20000元、10000元、5000元、2000元奖励或相对应的奖品,不断提升军人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下发《关于开展庆祝建军93周年双拥系列活动的通知》,从7月开始,各成员单位组织各种双拥活动20余次,春节、“八一期间”由县领导带队慰问驻常部队、重点优抚对象、优秀退役军人、困难退役军人等,为他们送上新春的祝福和慰问品40.6万元。争取银行赞助6万元,召开常山县2020年新春退役军人座谈会,102名退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代表参加会议,畅谈他们对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意见建议。

  (七)优抚政策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履行各项优抚工作职责,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严格贯彻各项优抚政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妥善处理病故残疾军人何有正有关抚恤金发放及家属抚恤优待工作。多次协同乡镇领导、村干部召集何有正所有家属商讨抚恤补助事宜,目前,抚恤金已按照分配协议拨入各自账户,符合条件的家属享受三属待遇。3月份已完成全县181名伤残退役军人档案核对和一人一档工资,11月份已完成所有残疾军人换证前的照片采集、个人信息核对。和县人民医院经过多次沟通协商,组织开展2020年现役义务兵父母和烈士遗属免费健康体检活动,这次体检活动共惠及471人,总共花费约17万元左右。开展常山县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发放仪式县领导,县人武部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为40位抗美援朝英雄送上纪念章、慰问金和献花。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重点优抚对象档案核查,根据市局8月31日全市优抚重点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常山县按照“一盘棋、两轮合、三步走”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部分重点优抚对象档案核查工作。

  (八)褒扬纪念深入开展。广泛开展“2019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全县1万余人在网上给常山108位烈士送鲜花扫墓,收集清明祭英烈活动图片,在中华英烈网2020清明活动管理平台发布信息53篇。组织23位“三属”老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英雄母亲们接到县城,带领她们参观赛德健康小镇,并举行座谈会,度过一个特殊的母亲节。争取到烈士纪念设施维修和日常管护资金27万元,多次现场查看我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5月完成全县14个乡镇(街道)35处烈士纪念设施和抗战纪念设施的实地数据采集及图片分类整理,碑文内容复核。起草制定常山烈士(抗战)纪念设施整改方案,与26位烈士亲属及其他人员签订29处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护协议。烈士纪念馆正常开馆,采用劳务外包雇佣工作人员1名,局5名年轻干部组成8090宣讲团,为烈士纪念馆进行宣讲。开馆期间“八一”建军节期间接待参观者20余批次,300余人。

  (九)就业创业多向推动。会同民政、人社等部门专题研究,借鉴士官安置档案量化考核,在个人基础、服务表现量化等方面,科学设置立功嘉奖奖励,参与重大抢险救灾、战争、维和行动、边境扫雷等分值,最终计算综合得分,3名退役士兵顺利入围体检,破解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涉军信访矛盾。与浙江七盾安保服务集团签订退役军人就业战略合作协议,为两县、区退役军人就业、发展搭建新平台、拓宽新渠道。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座谈会,做好创业老兵带新兵服务。推选、组织优秀6名创业退役军人参加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大赛,其中1名成功进入省决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也是全市最好成绩。

  (十)社保接续高标完成。2019年11月,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启动以来,迅速成立了由退役军人事务局、财政局、医保局、税务局、人社局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到民政局、人武部、人社局查询档案2000余份,印制档案800多份,为后期人员资格审核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张贴公告、互联网媒体、微信公众号、短信推送、电话告知、各主管部门的通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提高对象知晓率和参与度。发送提醒短信2500多条,张贴公告500多张,发放宣传手册1000多份,微信公众号点击率2000多人次。倒排时间节点,确保录入1个,完成1个。

  二、存在问题

  (一)工作人员队伍仍需加强。

  (三)财政资金保障急需提升。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一)着力创建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

  (二)深化开展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省级试点。

  (三)提高安置军休服务新高度。

  (四)打开就业创业培训新局面。

  (五)谱写优待抚恤褒扬新篇章。

  (六)实现涉军信访维稳新目标。

  (七)建设退役军人事务新队伍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五篇

查看更多总结报告相关内容,请点击总结报告
推荐访问:集团公司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公司法治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