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精选五篇

2023-03-27 │ 观后感

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通用8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第1篇: 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

《狂飙》观后感想

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狂飙》讲述了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展开的长达二十年的生死搏斗,安欣协同专案组彻查强盛集团犯罪团伙及其背后的保护伞,拨云见日终于让京海市重见光明的故事。该剧故事之所以选在2021年,不得不提及特殊的时代背景:这一年,“扫黑除恶”从专项斗争转向常态化打击。与此同时,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大幕拉开,这次教育整顿特色鲜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政策导向。《狂飙》虽然在叙事上稍显混乱,但瑕不掩瑜,通过对现实的深刻体察赋予观众更深的情感体验,也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普法宣传效果。

《狂飙》演的最好看的,就是并没有刻意的强调高启强是怎样借用安欣的旗号去行事的,反而是让高启强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着,让安欣去展现“特殊的身份”。这也是该剧的一大看点,展现个体特别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境遇,描摹黑恶势力潜滋暗长的特殊土壤。唐氏兄弟唐小龙,唐小虎打着管理市场的名义收取各种好处和保护费,称霸一方,动辄对商贩拳脚相向。而以高启强为代表的小商贩如履薄冰频频受到骚扰威胁,基本生计都难以维持。在艰难讨生活的上下打点, 高启强在菜市场卖鱼,备受欺凌。他第一次尝到关系的甜头,就是因为认识了安欣。安欣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但是他看到被别人欺负的高启强,也想伸手帮一把。安欣常去高启强的卖鱼摊看他,菜市场的人都知道高启强有一个关系好的警察朋友,而且高启强偶然知道了安欣在局里的关系。从此,高启强打着认识局里领导的关系,让他一步一步摆脱了受人欺凌的生活状态,高启强最初尝到关系的好处,让他知道关系的“香”,是他自己因为认识安欣,所以不再被人欺负,甚至还被高看一眼,让他继续可以卖鱼生意,还免了别人都要交的卫生费。音像店被人威胁,他并不是狐假虎威去帮朋友讨说法,而是利用安欣的身份来摆平。这一切都是安欣不知道的事情,安欣只是去了几次高启强的卖鱼摊看望他,并且告诉他多读书,还给他开了书单。有一次,李响告诉他,高启强来局里找过他。安欣第一反应是,高启强是不是又被欺负了?然后告诉李响,让李响抽空去他的卖鱼摊看看。就是这种看看的关系,高启强用起来如鱼得水,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翻身;本来是天天找他麻烦的唐家兄弟,后来变成了他的跟班、小弟,他的死党。

意外卷入当地黑社会争斗并过失杀人成为他人生际遇的一个转折点。不得不承认,剧中所呈现的这些令人窒息的营商环境乃至生存环境,成为高启强这些逐渐走向黑化底层人物的强大社会推力。似乎在丛林中只能遵循“与狼共舞,弱肉强食”才能活下来、活得好,这种生存“怪圈”究竟是谁造成的?该剧不乏对权钱交易、坐地分红、纵容包庇、渎职放纵、共存共生等“保护伞”和“关系网”“黑色潜规则”进行描摹,让人触目惊心。可以看到,剧中黑恶势力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进而做大成势,钱、权、宗族势力交织成的“保护网”也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相较“保护伞”而言,“关系网”更隐蔽、危害性相对不明显,但正因如此,深挖 “关系网”对于常态化扫黑除恶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当然,一切外因还不过是表象,真正的主因还在于人性内里的变化。高启强照料弟弟、妹妹长大,仅靠鱼摊为生,在市场调整、摊位不保的处境下,也想过送礼讨好唐氏兄弟,其出发点很原始也很本能,就是保护自己拥有的,何其微不足道。谁能想到,这样的底层人物会走向黑恶的歧路?因被打进入派出所,得到刑警安欣的照顾后,便逐渐在“有关系”的传言里,初尝权力的甜头,在金钱和欲望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人性复杂,善恶交织,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念之差而步步失守,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狂飙》里我非常喜欢张译饰演的安欣这个角色, 张译的演技真挑不出毛病,他饰演的安欣是满心正义的刑警,看到命案发生脸色凝重,紧锁着眉头询问其状况,简单一个眼神就能感觉到他的严肃和谨慎,细腻的眼神戏到位,瞬间把角色形象立住了。面对可疑的问题,整个人的状态看似松弛,但眼神里满是探究意味,双眼紧盯对方不想错过蛛丝马迹,将情绪自然流畅地刻画了出来,台词上也有方言的味道,两方面结合,呈现出了绝佳观感。

《狂飙》里的安欣刚开始在旁人眼里,是警局里特殊的存在。正副领导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是曾经想收养他的长辈孟德海,另一个是收养他的叔叔安长林。全局都知道安欣的这层关系,背后也会叫他太子。可是,这位太子混得一点都不像太子,因为他一直想摆脱这些关系,做一个好警察。安欣一上班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和关系划清界限,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工作做事。很快就有了他对抗关系的事情,在现场,孟叔点名让他下河,安欣用沉默回应。他不是怕吃苦的人,他是觉得孟叔这个时候让他去,是为了让他多表现出成绩。在他看来,这就是利用了关系,给他的工作铺路,所以他不愿意去,场面一度尴尬,还是他的搭档李响替他下河,这事总算过去了。可是后来,安叔找安欣谈话,告诉他,让他去的或许真有让他表现的意思,可是更多是想锻炼他,让他去下河亲自勘验,是去发现问题,锻炼他的办事能力。还有一次,本来是抽签决定谁去监狱做卧底的事情,需要做的事情本身就有很大的危险性,有人阴阳怪气地问领导想让谁去,安欣立刻站起来说:“那就我去呗”。安欣,越是不想被关系纠缠,结果关系如影随形根本摆脱不掉。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问题就出在,安欣太看重这个关系了。不是说他想利用这些关系为自己谋取什么,而是他总是想办法摆脱关系证明自己。就像有人嘲讽李响,是不是又陪太子读书去了?李响的第一反应不是去解释和澄清这件事情,而是告诉对方,有一个救过自己两次命的搭档,是多幸福的事情。

安欣的身份在只言片语的交谈中,大概能理解到安欣的父亲很大程度上是牺牲的,并且有可能是救了安长林或者孟德海。他被安长林收养了。其实孟德海也曾经想要收养过他。他跟着孟德海的女儿孟钰一起长大,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警校,继承了衣钵。但是这层关系总让所有人带着有色眼镜看着他,让他很苦恼的想要证明自己。这层身份对于安欣是负担,但是却让高启强尝到了甜头。在无法反抗菜市场管理人员的霸凌时候,他没有办法,而因为恻隐之心陪着高启强同行的安欣目睹了这一切。作为警察的他出于同情心帮助高启强没有错,而周围的人对于高启强前后态度的转变,让高启强尝到了“身份与权力”的魅力。

虽然安长林收养了安欣,孟德海也对他照顾有加,在卧底行动中,所有人都知道要保护好他。结果在码头看到了上船的人之后,安长林和孟德海知道事情兜不住,选择向市委通报,间接导致安欣陷入陷阱。虽然安长林和孟德海和他关系匪浅,但是当他要开始查白金瀚的老总徐江的时候,徐江背后的人叫检察院一叫一个准。明明是破案的主力成员,在关键时候愣生生被调开。安长林和孟德海也没有做什么。这种关系,与其说是帮助,不如说是压力。

而这些东西为什么到了高启强这里变化呢?因为黑恶势力天然的畏惧“官方权力”,他们每一层的人,都清楚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当你无权无势的时候,他就想试试欺压你,当得知你可能有警察关系后立刻转变成恭敬的态度。这一切,是人性,也是人的悲哀。安长林,孟德海看似什么也没做,但他们的身份和权力就使事情开始了量变。

《狂飙》整部剧里 我个人觉得变化最大的那个人物是张颂文扮演的高启强。演员张颂文演技爆表,他表面憨厚、内怀城府,把从一个小人物的卑微到蜕变成腹黑,奸狡的一方黑恶势力,他把人物本身的复杂特质展现出来,演绎的淋漓尽致。因为整个案件,是从20年前开始掀起,从高启强发家开始深挖。曾经受人欺凌的一个“鱼贩子”变成“黑社会老大”就显得格外的明显。高启强的人性之变,能在一年之中完成三级跳,从一个最底层的“卖鱼佬”到能控制京海整个市场的“大佬”,这跟他的有勇有谋,心思缜密,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有关,他可以堪称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是个教科书级别的人物。但是,这只是明面上最突出的一个变化,埋藏在这个变化之下的,是安欣一直没有放弃的查案,是安长林、孟德海对京海市的问题讳莫如深的回避,是赵立冬的胸有成竹;是安欣想要查什么,就有检察院立刻上门来堵的可怕。这个剧里,不但有徐江,白江波,高启强为代表的这些黑恶势力,还有他们身后的保护伞。但是这个剧里不忘初心的,始终保持职业操守的只有安欣。

从孟钰要回北京赶飞机,安欣来送她,一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在路上违章停车,交警要处罚他。一开始他也想让事情尽快解决,和交警提到了自己也是警察的事情。可是当交警说了一句,那以后我有事找你,你也得帮我。安欣立刻意识到,他现在的行为也是在利用身份和关系,于是他拒绝了。可这边孟钰赶飞机,眼看要赶不上了,交警也看到了孟钰的着急,于是提出了一个两全的解决办法,安欣也拒绝了。拒绝是因为交警的那句之后要他帮忙的话,其实之后就算交警让安欣帮忙,安欣也是可以拒绝的,不是说他没得选。安欣坚持底线,不想利用任何关系。

而曹闯、李响一直与安欣并肩作战,更是他职业生涯的老师、朋友、领路人。面对外在诱惑以及黑恶势力的威胁,老刑警也无法抵御,徒弟李响又将如何选择?这也给人留下了观剧的悬念,展现扫黑行动中的黑白较量的殊死搏斗。另一方面,安欣与高启强的人生互相介入,甚至他原本可以成为高启强生命里救赎的光,但终究还是败给了复杂的社会环境、个人难以自制的欲望。剧中这两个人物,一正一邪,互为对照,放弃与救赎,充满了人性的张力,堪称该剧最精彩的角色看点。剧中也正因为有安欣这些刚直不阿、打击黑恶势力一路“狂飙”的执法者的存在,给了民众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他们也如同一束束微光,点滴汇聚,最终让黑暗无所遁形。

第2篇: 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

我万万想不到表彰大会打电话这段在我心里封神的剧情点,是张译的想法,属于临时增加的创作,因为:

第一,这是塑造李响这个人物的特别关键的一环。

因为李响有过人性挣扎,想过撒谎说自己跟丢了来逃避问题,而安欣知道师父今天没来,凭借搭档的默契和了解,立刻推断出有问题的是师父,李响很可能是发现了真相却想替师父隐瞒。

然后他把手机放进怀里,借着表彰发言,字字句句都在暗示李响要做正确的决定,最后李响挣扎过后,终于回头,并且报告了位置。

而【李响撒谎逃避】和【李响想明白下决断回头】这两个其实都算是他的心理活动戏,两种心理变化都是通过打电话两个人互动的反应让观众感知,而不是演员自己直接表现各种表情或者心里独白。

通过【互动对话】因为有侧面描写,有不同角色碰撞,有层次变化,比【一个人独角戏表演】的效果要好太多,也更高级。

这一段电话内容的作用除了推动剧情之外,最低限度还包括:1表现李响的挣扎,和他最后对内心价值的选择;2表现李响和安欣的战友默契和对对方的影响力;3完善了时空关系,增加同一时刻,不同空间的两个角色,两个场景剧情的交互感和联动性。

第二,这个设计承接的细节逻辑太合理了。

首先,这个剧情点能够成立,前提必须是张译把手机放在上半身腹部以上的位置,才能实现整个会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电话内容,达到【必须出警】的实锤根据。也因为全场都听到了李响的报告内容,所以安欣请求后,孟德海能够飞速果断安排出警(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出警是前十几集难得的正面角色燃起来的点)。

上半身能放手机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是胸前口袋,但是这样会很明显,影响表彰大会的仪容仪表也很容易被发现。

只有恰恰好这里,是安欣刚刚为了救人胳膊受伤打着石膏,才能让他恰恰好合理地把手机放在纱布里,实现前面说的,能让全场都听到通话内容的效果。

这个设计对于前面的剧情逻辑细节承接太顺了,很难不以为是编剧故意为之。

结果现在告诉我是张译的想法,我真的把大腿给他拍烂。

这部《狂飙》最大的魅力是它从未放弃观察每一个人身上的真情,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

预告结局和吻戏剧情你步入孤独,凄美着一段无言的心路;最后,心伤结了疤,你笑着流泪,那种隐痛,恍然还在心口。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我们可能因为听了一首歌而被它的旋律感动,可能因为看了一些触人心底的文字而为之所沉醉,生活中的感动很多很多,像海滩上的砂石贝壳,多而深刻。

有动脑子演戏,动脑子理解人物进行再创作的演员,真是观众的福气。

第3篇: 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

看了电视剧《狂飙》,有几点感受:

一、感觉里面好人太少了,从原来的政法委书记也就是现在的市长,到莽村村支书李有田父子俩为代表的官场;从原来的不良大佬徐江到现在的高启强两兄弟,以及背后的泰叔等为代表的江湖势力;各式人等乱哄哄的追求着各自的利益,但都置法律和道义与不顾。以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处处碰壁,因为正义有所顾忌,受到的制约太多,而黑恶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则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所谓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所以安欣要想把坏人都抓起来,让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本来就有点理想化了!

二、里面的人物斗智斗勇,纵横捭阖,让我们也从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复杂:可能心思单纯的人就像里面那个神经病李青一样,被各种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最后被害死还不知道真正害你的人是谁?

三、是人都有弱点,是弱点就有被人拿住的一天。所以始终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坏事不能做,也不要去做,做了就做好“遭报应”的"准备。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高明的骗术也不能骗过所有人,不能永远骗下去。

关于《狂飙》的讨论,却一浪高过一浪。春节期间,我和老家的亲人聚会,有人尚不知马云李彦宏王健林为何人,但对《狂飙》的剧情如数家珍,激烈地讨论剧中的好人和坏人。上周,我有一位二十多年没见的同学,在一起吃饭时也讨论《狂飙》。他现在经商做生意,和我们说现实中赵立冬这样的人挺多的。

第4篇: 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

看这阵势,《狂飙》的观剧热度,堪与当年的《渴望》相媲美。

《狂飙》是一部正义战胜邪恶的主旋律电视剧,作为追剧观众,我的心下却感到愧疚,这种愧疚就像李响的不安一样,自我折磨已久忍不住要说出来。我的愧疚来自于,作为一个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我对《狂飙》中十恶不赦的大反派高启强一点也恨不起来,甚至隐隐有一丝欣赏和喜欢。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喜欢杀人不眨眼的大恶人高启强,显然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我需要自我检讨,也需要自我反思。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想起了《白毛女》。

听老一辈人讲,当年《白毛女》公演时,黄世仁的扮演者经常被群众抓住殴打,有时候也会向扮演者扔石头。虽然殴打演员、向演员扔石头属于个别过激行为,但代表的却是当时主流价值观,是群众集体对不法分子的义愤填膺,是群众对美好新时代和新生活的向往。同时,能引发群众过激反应,能让群众对角色咬牙切齿,也说明角色塑造成功了。

我那个时代的人,第一次看到《白毛女》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虽然我们不会像老一辈们往台上扔石头,但对黄世仁的丑恶嘴脸也会深恶痛绝,对黄世仁的倒台也会拍手称快。

《狂飙》和《白毛女》两相对比,黄世仁放高利贷,高启强也放高利贷;论心狠手辣,高启强比黄世仁狠一个层次;论社会破坏力和杀人数量,高启强也远超黄世仁。可为什么我对前者深通恶绝,对后者却抱有同情甚至欣赏?

忍不住再次自我反思:这是怎么了?我的价值观出了什么问题?

这到底是《白毛女》塑造角色太成功,还是《狂飙》塑造角色太失败。若说群众对黄世仁的仇恨来自阶级仇恨,群众对高启强的喜欢来自同阶级的怜悯和共情,那我无话可说。

这两天,翻看了不少微博评论,发现价值观有问题的不止我一人。在各大社交网络,喜欢高启强的网友不在少数,甚至连带着喜欢大嫂陈书婷。陈书婷的扮演者高叶甚至火速接了商业代言,身价一路飙升。

反观本剧男一号,代表光明和正义的安欣警官,不那么受欢迎,至少没有反派一号受欢迎。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线下,讨论高启强的讨论热度明显超过安欣。

我们这种错误的、扭曲的.价值观,到底是《狂飙》导演组可以引导,还是社会风气和制度出现了问题,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个时代,发生了太多超越法律的事情,出现了太多践踏规则获得成功的人士,有人认为“会来事”“有靠山”“有门路”是职场、官场生存法则,至于安欣那样的正派人物,近乎完美无瑕,是这个时代的凤毛麟角,普通人看了也没有共情。

或许,从某个层面来看,喜欢大恶人高启强,是群众用脚投票,宣泄对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的不满。懂的都懂,无需细说。

第5篇: 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

狂飙,一部有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综治信息中心指导拍摄的反黑刑侦剧,讲述了以一线刑警安欣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黑恶势力展开的长达二十年的生死搏斗故事,通过群像叙事,展现扫黑行动中的黑白较量和复杂人性。该剧一经上映口碑就一路狂飙,各种段子也是层出不穷:黑白两道“安抚奶嘴”安欣、冻鱼战神高启盛、莽山车神李有田……狠狠的抓住了剧荒已久的观众。

一开始我还只把狂飙当做玩手机时候的背景音乐,几集过后,我为我的“肤浅”道歉,放下手机,读《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从“我倒要看看安欣是怎么破案的”到“强哥千万别被抓,我要看你崛起”,颇有点“三观跟着演技走”的荒谬。直到看到高启强为了拿下莽村工程指使老默杀害无辜村民老李,看到唐小龙为了要债逼迫石磊四处献血,看到安欣在交警岗台痛哭,满头青丝变白发,暮气沉沉陷入绝地,我渐渐生出共鸣。安欣身陷黑暗,可他始终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孤独的发出渺小却又坚强的光芒。

共鸣,是光。我曾打趣的问过一位常年奋斗在刑事审判一线的`庭长,天天面对这些犯罪分子有没有受过威胁。他坦言,曾有毒贩扬言出狱后要报复他的家人,还有毒贩家属在小区门口拦住他、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判。“但是,法律的准绳摆在那里,他们所犯的罪行摆在那里,不能因为怕,就屈服、就松手。”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他眼里的光,点亮黑暗,挺起不屈的脊梁坚定的选择维护公平正义。

共鸣,是坚强。不久前与病毒的“对抗赛”,我还记忆犹新。不少同事感染后,都出现了高烧不退的症状。为不耽误案件审理进程、及时解决纠纷,有的同事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下,采取在家以线上开庭的方式审理案件,而有的同事还拖着病体坐在电脑前写着裁判文书。他们有老有少,却都有着一个坚定的理想。正如一个同事所分享的感悟:“我们要有在逆境中寻求正常工作的信心和勇气,越是时艰,越是考验,经过考验,才会成长,亦会变强。”

共鸣,是赤子之心。春节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回访。严格来说,那位小朋友不算我们案件的当事人,是那场普通离婚案件里的“无辜者”。然而在了解过他家庭的困境后,我们动了恻隐之心,先后申请了2万元的司法救助,帮助孩子入学,每年定期探望回访,看着他逐渐开朗、强壮,我们越发觉得最真诚的司法温柔意义非凡。

身在法院,面对诸多案件纠纷,忙忙碌碌,最后求得不过是一个无悔无愧。面对群众的诉求,做到上心、用心、交心,换来人民群众的舒心,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纠纷化为满园春色。面对犯罪分子的狡诈诡辩,严守公平正义,把握法律准绳,把案子办成经得起考验的铁案,用法律维护一方社会稳定和平安。心有所向所以行止有纲,这便是法院人!以实际行动实现无声誓言,以一腔热血追寻法治信仰,这就是法院人!

看狂飙的观后感受怎么写精选五篇

查看更多观后感相关内容,请点击观后感
推荐访问: